李恒惠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金秋时节,正值烟叶“赶烤”季。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30000余亩烤烟进入烘烤繁忙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8日早上,在剑坪村烟叶种植基地,烟地里葱郁的烟叶随风摇曳如同绿色的海洋,十几名村民正穿梭其间,摘的摘、捆的捆、背的背,然后将烟叶装车拉往集中烘烤点。
编杆、上架、烘烤、下架,来到普安镇剑坪“乡村能源站”,村民们忙碌而有序。两排干净而整洁的全电智能烘烤房,在充足绿电的带动下,每间烤房热气腾腾烘烤着烟叶。打开烤房门,排列在烤房内的金黄色烟叶展现在人们面前,不仅色泽纯净,而且烟叶品质好、纯度高。村民们忙碌着从烤房里抬出一杆杆“黄金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当天,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广元)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薛剑、陈明虎、唐锡刚来到剑坪“乡村能源站”,对能源站内的供电线路、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宣传安全用电知识,确保烤烟烘烤高峰期用电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让满格绿电为乡村振兴赋能。
以前,剑坪集中烤烟点利用燃煤烤烟,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从2019年开始,该集中烤烟点“华丽”升级改造,安装了4台750千瓦集中式电锅炉,将传统燃煤烘烤房改造成全电智能烘烤房,国网广元供电公司为其架设专线,安装专用变压器。
“这个锅炉下岗几年,现在都生锈了;现在全电烘烤,智能控温。”烘烤师傅杨开勤指着放在一旁的燃煤锅炉说。
杨开勤有四十多年种烟经历,算是当地的老烟农。他经历过煤烤烟、柴烤烟,据他介绍:现场烟煤堆积如山,炭灰、煤灰遍地,还得24小时蹲守,又脏又累。相比之下,全电烤烟房方便又干净,全程自动化,免去加煤加柴之苦,而且低碳环保、成本低,每烘房能节约200元左右。
“从6月底以来,这里的54间全电烤烟房都是24小时满负荷运行,对电的要求高,供电公司在我们烤烟季来临前就对能源站所涉及的线路设备进行巡视测温,烤烟高峰期提供专班服务。”谈到供电服务时杨开勤竖起大拇指。
绿色烘烤,绿色发展。目前广元已在剑阁、昭化等区县建成具有全电烘烤功能的“乡村能源站”4个,共有全电智能烘烤房200余间。每年从6月底开始,能源站每天烟叶采收量大,电烤房满负荷运转,对电的可靠性要求高。除了7-9月集中烤烟,能源站还可为当地食用菌、香菇、木耳等农副产品提供烘烤,降低烤房闲置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农户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为最大程度保障能源站烘烤时电压稳定、线路畅通,除了加强相关线路设备的巡视测温,国网广元供电公司还在烟叶烘烤的关键节点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落实“3+1”政电联动服务机制,在乡镇、村社开展驻点服务,发现问题及时与烟农沟通,指导帮助烟农消除用电隐患,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能源站不仅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生态转型,让农户享受实惠,还能让当地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解决农村老人、妇女就业问题,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秦巴山区乡村振兴。
来自湖北的种烟老板王中青说,今年是他到剑阁种烟的第二年,共流转150亩地种烟,每年他需付务工费十余万元。“除了有土地流转的收入,还有在乡村能源站务工的工钱,一个烤烟季工钱就能挣7000元左右。”在剑坪“乡村能源站”,一位70岁的村民对自己在家门口挣的零工钱表示很满意。
标签: